进口毛细管流变仪可精确测定熔体黏度、剪切敏感性及挤出行为,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样品处理不当、设备状态异常或操作疏漏,出现压力波动大、黏度曲线异常、活塞卡滞、温度失控或重复性差等问题。若不及时排查,将严重影响配方评估与工艺决策。科学诊断与快速应对
进口毛细管流变仪的常见故障,是恢复测试可靠性的关键。

问题一:压力信号剧烈波动或噪声大
原因:料筒内有气泡、样品未压实、毛细管部分堵塞或压力传感器故障。
对策:
样品预热后手动压实(或启用自动预压功能),排除夹带空气;
测试前进行“预挤出”(Purge),清除前次残留或降解物;
拆卸毛细管用超声波清洗并通针检查,确保孔道畅通;
空载运行观察压力基线,若仍波动,联系厂商校准传感器。
问题二:黏度值偏低或偏高,重复性差
原因:温度设定不准、样品降解、装样量不足或口模尺寸错误。
对策:
用标准物质(如NISTSRM1475a聚乙烯)验证温控精度,偏差应≤±0.5℃;
控制预热时间,避免热敏材料(如PVC、PLA)长时间高温停留;
确保每次装样量一致(通常填满料筒2/3以上),减少自由体积影响;
核对所用毛细管长径比(L/D)是否与测试标准匹配(如L/D=30:1用于零剪切黏度估算)。
问题三:活塞运动卡顿或速度不稳
原因:高黏物料阻力过大、导向套缺润滑、液压系统泄漏或伺服电机故障。
对策:
对超高黏体系(如HDPE、橡胶),降低测试速率或提高温度;
定期在指定润滑点加注高温硅脂(严禁普通油脂);
检查液压油位与管路密封性,排除内泄;
若为电动机型,确认驱动器参数未被误改。
问题四:出口熔体出现鲨鱼皮、熔体破裂
原因:剪切速率超过临界值、口模入口角设计不合理或材料弹性过强。
对策:
降低活塞速度,避开不稳定流动区域;
改用入口角更大的毛细管(如90°→180°锥角),减少入口收敛效应;
添加加工助剂(如氟弹性体)改善挤出稳定性(仅限研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