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设备、智能家居及科研实验中,温度传感器承担着将物理世界的温度变化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的关键任务。其测量精度、响应速度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系统控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一台看似简单的
温度传感器,实则由多个精密部件协同工作,实现“感温于微,传知于准”的科学使命。

一、感温元件
感温元件是传感器的“心脏”,其物理特性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是信号生成的源头。
热电阻(RTD):
常用材料为铂(Pt100、Pt1000),利用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
特点:精度高(可达±0.1℃)、稳定性好、线性度优,适用于工业测温。
热电偶(Thermocouple):
由两种不同金属(如K型:镍铬-镍硅)焊接而成,利用塞贝克效应产生温差电动势。
特点:测温范围广(-200℃至1300℃以上)、响应快、耐高温,适用于高温环境。
热敏电阻(NTC/PTC):
半导体材料制成,NTC(负温度系数)电阻随温度升高而下降,PTC则相反。
特点: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广泛用于家电、电池温度监控。
集成温度传感器(IC型):
基于半导体PN结电压与温度关系,输出数字或模拟信号。
特点:线性好、易于集成、抗干扰强,适用于电子设备。
二、保护套管
保护感温元件免受机械损伤、化学腐蚀、高压或高速流体冲刷。
材质选择:
不锈钢(304、316L):耐腐蚀、强度高,通用性强。
哈氏合金、蒙乃尔:用于强酸、强碱等腐蚀环境。
陶瓷:耐高温、绝缘性好,适用于高温炉体测温。
结构设计:
直型、弯头、锥形等,适应不同安装需求。
内部可填充导热硅脂或氧化镁粉,提升热传导效率。
三、引线与连接器
将感温元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传输至显示或控制系统。
导线材质:
铜线:通用,成本低。
补偿导线(热电偶专用):材质与热电偶匹配,减少冷端误差。
绝缘层:
PVC、PTFE、硅橡胶等,具备耐温、耐油、阻燃等特性。
连接器:
航空插头、M12、DIN等标准接口,确保连接可靠、防水防尘。
四、信号调理电路
将微弱的原始信号转换为标准输出,提升抗干扰能力。
放大电路:放大热电阻或热电偶的微伏/毫伏级信号。
线性化电路:补偿热敏电阻等非线性元件的输出曲线。
冷端补偿(热电偶专用):自动补偿参考端温度变化,提高测量精度。
模数转换(ADC):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远程传输。